10月21日上午8时许,司机老刘开着一辆货车从党家庄附近出发,“我拉着一车沥青,送到经二路附近铺路”。
“我(白天)开车进市区,是经过有关部门许可的。”老刘解释。谁想,就在他按规定路线经过建设路时,意外发生了。
“我是第一次走这条路。”此时,路上车多拥挤,开了十多年车的老刘只得紧跟在一辆公交车后面。
突然,他感觉车身一晃,货车骤停。伴随着车后一声异响,车身向右歪斜,驾驶室猛然向上一抖,然后悬在半空。
老刘心里先是“咯噔”一下,随后回过神来的他连忙跳出驾驶室查看:货车右后轮深陷地下,被其轧成V字形的钢板网下,一个施工坑隐约可见。
原来,此处路面被开挖出一个方形施工坑,坑口以两块钢板遮盖。老刘货车的右后轮正轧在其中一块钢板上。
“前面那辆公交过去没事,轮到它就下去了。”目击者老周说,而经现场测量,垫在坑口的两块钢板足有两厘米厚。
“这施工坑是我们开挖的,钢板也是我们铺设的,方便白天过车。”闻讯而来的济南热电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昨晚9点,他们对此处的一条直径约300毫米的地下热力管线例行检查,“路面开挖、铺设的钢板,都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”。
对此,老刘苦笑着摇摇头,“我看见路面上的钢板了,但没想到下面的坑能这么大。”
对于货车是否超载,老刘是这样说的:“这沥青必须多拉,都这样。拉少了,温度低就没法用了。”
10点半,一辆三十吨的大吊车赶到现场。
“货车太重,而吊车吊重有限,无法将其整车吊离。”救援人员将吊车停在大货南侧,并用钢索缠绕在货车尾部,然后将吊钩与钢索相连,“前车轮在路面上,我们只能先将被陷
的货车右后轮吊离施工坑”。
十分钟后,吊车轰鸣,钢索收紧。
货车车身随即被“扶正”,随后吊臂向西轻轻一“甩”,货车尾部平移出施工坑。
尽管货车四轮着地了,但新的问题又来了:货车车头在施工坑北侧,右后轮紧贴施工坑西沿,整个车身横在施工坑的左上角。
“从车前部吊,很可能会对货车造成损害。”救援人员建议,如果从后部用力将货车彻底吊离施工坑,最好是能将沥青卸掉半车、减轻重量。
但此建议因交警担心卸下的沥青会影响道路通行,老刘也不愿车上沥青就此报废而作罢。
随后,救援人员不得不再次开动吊车,从车后部用力将货车的尾部继续甩向西侧。
在货车尾部又向西平移了一段后,老刘钻进驾驶室发动货车。在来回调了四趟后,终于将货车平安驶离施工坑。此时距离货车被陷已经过去了四十分钟。
经济南热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检查,坑内的管线并无损坏,“里面全都是几百摄氏度的高温高压蒸汽,一旦管线破裂,后果不堪设想。
在路面施工的时候,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,以防不测发生。